在第134個“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長江日報媒體品牌中心、長江日報光谷編輯部聯合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設管理和交通局推出“致敬武漢新城建設者”全媒體報道。
本期主角是光谷建設公司水電工程部副部長吳俊,她是見證光谷蝶變、土生土長的光谷人,也是為武漢新城注入澎湃動能的一流電網建設者。
詳情請看——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29日訊(記者陳衛東 通訊員黃珍)4月27日18時30分,武漢新城,華燈初上,一條條城市道路上,車輛川流不息。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在路燈的照耀下踏上回家的路。此時,在車流密集的光谷一路,有一輛車并不是駛往回家的方向,而是一路向東,駛向武漢新城光谷核心區。駕駛員吳俊一邊注意前方車輛,一邊巡查道路兩側路燈的照明情況。
吳俊是武漢光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谷建設公司”)水電工程部的副部長,她和同事們承擔了武漢新城光谷片區星羅棋布的市政道路路燈配套及華為、長江存儲等眾多知名企業的電力配套項目。夜晚巡查掌握一條條道路的路燈照明情況是她的工作職責之一。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光谷人,吳俊親歷了光谷片區從一片片農田村落到科技新城的蝶變,成為這座新城快速發展的受益者和見證者。同時,作為中國光谷邁向“世界級”征程的一名電網建設者,她的足跡遍布光谷東每一個電網需求區域,助力一流電網建設,為高標準建設武漢新城持續注入澎湃動能。
4月26日,吳俊正在檢查項目設備安裝是否規范、牢固。長江日報記者彭泉錦 攝
“東新模式”:變電站建設周期從3年縮短為9個月
4月25日上午,武漢新城龍泉1號220千伏輸變電站項目討論會上,吳俊作為該項目土建工程負責人,對現場安全、文明施工等提出了具體的意見。該項目按照光谷特有的變電站項目“東新模式”進行建設,目前已進入電氣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從立項、土建到設備安裝調試,該項目僅用時12個月,再次體現出“東新模式”帶來的速度。而在4年前,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以前,按常規變電站建設,從土建到電力部分,一般是由供電公司獨自承擔從立項到建設的所有工作,全程約需3年時間,大大制約了項目建設及投產時間。吳俊觀察到這一現象后,提出了相關改進建議,并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爭取到變電站綠色“容缺”通道,從此就有了光谷新建變電站“容缺”專屬政策支持,為變電站加快立項建設提供有利條件。
2020年,為進一步提速,東湖高新區將變電站建設任務切分:由光谷建設公司負責變電站土建部分,建完移交給供電公司安裝電力部分。在這一建設模式下,相關手續可“并聯”進行,這樣就能節約近75%的前期審批和建設時間。
這種工作模式被稱為東湖高新區變電站建設“東新模式”。
這也是解決變電站落地難、建設時序長的一次重大創新,同時也拉開了東湖高新區采取“東新模式”建設世界一流城市電網的大幕。
2020年9月28日,由吳俊和同事們參與建設的東擴4#110千伏輸變電站正式投運,成為武漢新城電網建設“東新模式”下首座投運的輸變電站,該站僅歷時一年半便完成了投產送電,比采用傳統建設模式縮短了2年以上。
2021年,光谷華為增設變電站項目,吳俊帶領團隊正是按照“東新模式”,讓以前需要3年多才能完成的項目僅用時9個月就如期完成規劃立項及土建部分。
近些年來,吳俊和同事們采取“東新模式”,共參與13座輸變電站的工程土建,服務華為、聯想、霍尼韋爾等大型企業工業廠房配套建設,為武漢新城重點項目加速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電能。
吳俊和同事按照“東新模式”參與建設的東擴4#110千伏輸變電站。企業供圖
“電力使者”:無數個夜晚穿行大街小巷巡查路燈
“能夠參與這些重點工程建設,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吳俊坦言。
吳俊2006年從武漢電力學院畢業,2008年加入光谷建設公司。剛開始接觸這些科技含量高的工程項目時,她感到陌生和迷茫,但她沒有放棄。在領導的幫助下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吳俊不斷提升自己,向經驗豐富的同事們請教,逐漸熟悉了電力工程建設的每一個環節。
“只要能吃苦就一定能干成事。”吳俊說,剛開始接手具體項目工作時,領導第一次把她帶到現場,就對她說:“這里的每一條路有多少盞燈,哪一條路配了管網,都必須熟記于心。”這雖然很難,但吳俊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一條路一條路地走,一步一步地干,完成無數個夜晚的巡查,最終她做到了。
光谷建設公司建設的高新大道5G智慧路燈。長江日報記者彭泉錦 攝
2018年起擔任水電工程部副部長的吳俊還有一項主要工作是負責核算電力建設項目工程量,由于施工圖預算通常與項目的實際結算會有一定出入,她必須到現場去實地踏勘,從而核算出準確的工程量。
吳俊至今還記得懷第一個寶寶時的工作經歷。當時她手上有54個項目的報審和結算工作,為了不影響相關項目進度,她決心在產假前完成全部的報審工作。她每天馬力全開,最終成功在產假前完成各項報審及結算工作。
“這些年,無論是我的生活,還是工作,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都與這座科技新城的發展息息相關。”吳俊深有感觸地說。作為出生于東湖高新區東山村的光谷人,吳俊和家人于2004年搬了新家。對兒時的生活,她記憶猶新。
“小時候的東山村,沒有水泥路,也不知道什么是路燈。下雨天,路上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容易踩進水坑,被泥漿濺濕衣褲。夜晚上完晚自習,巷子黑暗狹長,我都不敢一個人回家,總是父母拎著手電筒出來接我。”吳俊還記得,那時,親戚家在光谷“轉盤”附近開店,“轉盤”還很小,每天車流、人流量都很少。
下班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吳俊看著自己參與建設的武漢新城靚麗的夜景,感到十分自豪。長江日報記者彭泉錦 攝
時光流轉,吳俊見證了光谷從“地圖外的兩厘米”到城市核心的華麗蝶變。她家的原住址變成高校、住宅和科研高地,而光谷“轉盤”,如今已變成一個上有璀璨“星河”、下有“亞洲最大地下綜合體”的“巨無霸”。與此同時,光谷版圖不斷擴大,一路東擴南進,并在2023年高標準啟動武漢新城建設,光谷74.3%的區域被納入其中。
“那時我是這座新城發展的受益者,而現在我也成為一名新城建設者,服務于新城的企業和居民。”如今的吳俊足跡已遍布光谷東每一個電網需求區域。
“腳踏實地,能吃苦,肯鉆研。”被同事們稱為“女漢子”的吳俊現已成為公司電力項目建設隊伍中的骨干,帶領團隊完成一個又一個重點項目,相繼被評為公司優秀員工、三八紅旗手等,成為用電單位眼里的“電力使者”。
原文鏈接:1.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致敬武漢新城建設者⑥丨吳?。鹤阚E遍布光谷東的“用電使者”
2.長江日報:吳?。禾崴僮冸娬窘ㄔO點亮武漢新城